今天给各位分享金融危机如何应对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研究重点是能否建立起相应的专才金融教育体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普通百姓对此事有何想法呢?借机谈点肤浅见解。前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扩大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正如少数西方学者所说:“中国是个大工厂”。本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不是“较小”而是很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会放慢,对部分地区和靠出口为生的企业影响最严重,工人要下岗,工厂要倒闭,农民工要返乡。时间长了,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欠收,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正常运转和普通百姓生活,如果再碰上天灾人祸,形势就更糟。面对这种形势,中央要做好两手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国内经济在短期内逐渐复苏。另一手,如果经济一时难以复苏,中央要号召全党早做思想准备,加强管理,勤俭节约,过“紧日子”。
一、应对金融危机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
为促进经济复苏,中央已拿出4万亿人民币投入基础建行,拉动经济。如铁路、公路等,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就百姓看来,政府最容易忽视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去,老人家讲过:“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工业的资源。历史经验证明,农业丰收、经济发展、国家稳定。早在五十年代修建许多水库,至今百姓还在受益,“吃水不忘挖井人”,每当喝到甜滋滋水时,百姓情不自禁的想起。由于环境变化,据统计在中国660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座缺足够的水供应,在农村大约有3000万人无法喝上安全和干净水,由于水的问题,人体癌症和痢疾发病率不断上升。说实在话,自从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多年没有大张旗鼓,兴修过水利。解决水的问题关键是蓄水,古代隋扬帝开运河,就是蓄水通航,今天共产党人能否把南方水引到甘肃、陕西、山西等缺水的地方?在眼前,农村大小塘堰深挖一米,原有水库维修加固。一方土国家平均补助15元钱,以村为单位,乘农民工返乡,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这样做总比单纯发消费券更有意义,同时可以带动农村竹器、铁器业蓬勃发展。其次,用价值规律办法解决水污染和浪费水资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两个月不下雨喊抗旱,下雨半个月叫防洪。
二是根据农村人口分布情况,修建和维修农村卫生院。60年代“赤脚医生”制度对整个农村医疗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仅限于满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要求,但鉴于当时中国的条件,这项制度可谓瑕不掩瑜。当前,医生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很少,其原因是农村艰苦、住房、工资得不到保证,大学生不愿去,在岗的更不愿意去,要解决农村看病不便的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修建和维修农>:请记住我站域名/卫生院,改善住房和医疗设备。其次,卫生系统拿出一个可行“管理办法”,硬性规定医务人员到基层农村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城,或者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上、下支持,共同提高医技,从根本上解决9亿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合股修建敬老院。全国60岁和60岁以上老人1.49亿,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政府主导投资私人入股,修建敬老院,让众多的老人有个生活场地,愉快走过人生的终点,这个行业利润极少,但现实意义很大,就业人员多。办敬老院形式可多种多样,社区养老、长期、短期养老都行。尽管有的地方政府修福利院等,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或者缺乏规范管理,克扣现象、管理人员打被赡养人,以及被赡养人之间以强欺弱现象经常发生。
四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普通老百姓才是内需的主体,而他们的消费能力尚且不够。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提出要扩大内需,就百姓看来扩大内需需要一段时间。一方面,在医疗制度、教育改革、劳动保障制度等问题不成熟的情况下,普通百姓在银行存款,备用于医院看病,孩子上学读书,婚丧嫁娶、生存过日子的钱,这些钱是不能随便乱花的。有人说:现在储蓄存款达到20万亿,请问周小川先生?普通百姓占多大的比例?我看谁也说不清楚。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毒牛奶”、假冒商品,使得一部分人不敢消费。现在得上一个感冒,到医院去要花一千多元,如果食品中毒花的钱就更多了。
五是改革房地产经营方式。按一般经济学观点来看,调节经济有效手段是税收、价格、
行政命令、物资等,对当前的高房价,政府采取是减税让利,除此之外,政府没有更有效办法调低房价。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少数人有胆威胁银行,说:“如果我们活不了,银行首先就得死”。如果政府屈服于这种压力,我们将丧失以前(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所有成果。个别人过份鼓吹房地产开发商对经济发展贡献,其实不然,据调查,房地产开发商向国家提供税收,占地方总税收的比重不到百分之十。而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得到许可,强行拆迁,强行占用耕地,使失地农民没有生存依托,由此,产生负面影响,如群体上访、到政府门前静坐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政治影响很坏。普通百姓总结一句顺口溜:“开发商大把钞票往麻带内装,政府擦屁股,失地农民苦遭秧”。作为政府出发点是好的,要解决无房百姓有房住,但事实上无房人买不起房。例如,北京市最低等的一套房要花100万元,武汉一套房最便宜的要花上60万元,开发商卖的房只是毛坯,算上装修钱就更多了。买得起房的人只是少数人,并且,有的还在抄房地产生意,武汉汉正街,一个平方一年租金一万元,真是寸土寸金。
中央提出要死守18亿亩耕地,这无疑是正确的。18亿亩耕地是13亿人生命之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生命线,守得住吗?谈何容易,“天高皇帝远”,中央管得了吗?在当前,一切向钱看情况下。倒不如,中央收回这个权力,改革房地产商经营方式,由各级政府掌控吸收有良心的开发商参加,成立股份制房地产公司,统一解决征地、失地农民,缺房户住房问题。这样做一举三得,一则减少社会发生。二则能够真正掌控房价,做到售房和廉租房同时并举,解决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再者扩大城镇就业范围。
六是要向管理要效益,管好纳税人钱。面对出口受阻,扩大内需一时有一定困难,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管好纳税人钱。老人家曾经说过: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事业。今天,节省每一元钱,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要节约,潜力在那里?据调查,部分政府行政经费开支约占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特别是党政机关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购车和用车经费,都有潜力可挖,仅就公务车使用问题来讲,公务车变成部分官员私用车,送小孩子上学、离上班地点不到1000米,用公车送来送去,老百姓对这种事是看在眼内,恨在心内。据负责车辆部门估计,全国约有500万辆公务车,其中大多数配有专门司机的豪华轿车是用公款买的。20__年,这些公务车司机薪水开支、购车和保养以及车辆加油开支大约为60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同年全国用于教育方面开支为4546亿元,社会保障开支是4181亿元,国防开支约为2838亿元。上述说明节约有潜力可挖。建议政府来个硬性规定,55岁以下七品官,同城5公里距离一律坐公汽、骑车上班,现在一台小车一年开支,据初算,人员工资2.5万元,保险、维修、用油约3万元,合计5.5万元,全国一年最少节约几千万亿人民币。我们要积小钱办大事。迫切需要政府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投入建设,这是政府能为改变经济困难局面所作的直接贡献。以上提到的几点促进经济复苏的意见,但愿能够实现。
二、应吸取的教训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教训,既要承认市场经济有利一面,又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与为富不仁狼狈为奸危害性。对“危害性”我们要举一反三,采取措施。
第一,强化市场管理。管理也是一项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关部门管理能力很差,作风严重,只顾收钱,不顾服务,例如“国家九个大沿帽单位”管不好一棹饭,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特别对金融、粮食、医药、食品安全等行业,加强源泉控制和管理,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同时,制定“统一市场管理条例”。坚决纠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混乱局面。
第二,“市场原教旨主义”是雷区。在谭中文章内提到,在克莱因出版的新作《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如今在国际市场畅销。克莱因所指的“灾难资本主义”是政府利用天灾人祸来帮助少数大资本家牟利,典型例子是“斯里兰卡海啸”,受灾地现在盖起豪华酒店,备受卡特里娜飓风摧残的美国新奥尔良市,现在变本加厉地成为富人的天堂。克莱因认为,从里根总统开始一直到小布什政权,是积累式地推行“市场原教旨主义”达到顶峰,造成今天的金融灾难,我国要吸取这个教训。
第三,不要“崇洋”。在世时批评过某些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近几年,国家财政比以前好了起来,出国的人多了,回国后开口闭口说美国如何如何,英国怎么怎么了不起,真经没学到,假佛请得不少。中国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情况、新问题是什么?多数人一知半解,原因是跑外国多了,到国内深入实践调查少了。能否再来一个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或许能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复苏的“灵丹妙药”。
第四,外汇储备要多元化,不能在“一棵树上吊颈”。我国公布外汇储备有1.9万亿,其中,美国政府债券有6530亿美元,问题在于我国将如何积极保护自己,尽量减少损失。首先,再不能把纳税人钱拿出购买美国债券。其次,外汇储备要多元化。债券类的东西只是一张纸,最好储备硬货,如黄金、粮食、豆类、石油等等。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2
一、本次危机与以往危机相比有四大不同之处
首先,危机爆发的领域明显不同。以前往往是从实体经济领域开始爆发,由于生产过剩导致实体经济领域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而这一次危机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爆发,在这之前,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危机,俄罗斯危机,也都有这样一个特征,这一次更加明显。
其次,危机产生的根源与以往不同。无论是用马克思理论来研究,还是用凯恩斯理论来研究危机,通常都是由生产过剩引起,而这一次是由于消费过度引起。次贷问题就是这样,一些明明没有消费能力的人进入消费领域,银行提供了过多资金。
再次,危机传染力不一样。在这之前的危机基本上都是局部的,而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率先开始,然后冲击到欧洲,以及亚洲。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危机也开始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最后,此次危机发生的频率跟以往不同。以往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很明显,平均五年左右一次。但是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经济没有出现过大的起伏。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
二、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首先,出口增速下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全球经济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于美国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美国经济减速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此外,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需求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上半年,珠三角等地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而就行业来看,主要是玩具行业,接下来是纺织服装出口行业。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限于倒闭困境中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指出,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与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有很大关系。受到冲击的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被列为调整的对象,只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此类企业面临的压力增大,或者说是调整提前来临了。对其他企业而言,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其次,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前几年,由于美元贬值、投机盛行、需求旺盛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同时,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日益悲观,从而预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从14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到目前的30多美元;铁矿石价格也终止了上涨势头,开始回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买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并增加中国企业在价格上的话语权。
最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衍生品风险上升。近期,中信泰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投资外汇衍生品招致损失的现实提醒我们。全球性金融危机形成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欧元、英镑、澳元等国际货币的波动幅度增大,从事外汇交易的风险大增。此前,有些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或投资中为避免汇率损失,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另有一些企业从事外汇衍生品投机交易,这些交易中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当然,由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境外投资的严格管制和中国企业对境外投资理财的审慎态度,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损失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但应该引起警惕。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每个企业如何面对如此的冲击,国有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所作为,本文将以重庆国企为例:
三、重庆国有企业应对此次危机的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重庆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首先,科学判断,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受美国次贷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份,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虽同比增长21.8%,但环比下降19.1%,扣除3.7亿元政府补贴交通企业因素,实现利润总额6.7亿元,环比下降26.4%。重钢集团、机电集团等少数集团利润已出现大幅下滑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国有企业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接受严峻考验,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做好发展思路上、组织安排上、经济措施上的充分准备。
其次,理性思考,坚定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从全球看,与1929年经济危机相比,这次危机始于虚拟经济,在特点上有明显不同,而且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背景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态度都非常积极,国际间的同步协作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看,六大积极因素将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应对。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长期看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二是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经济基础及人力资源;三是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较多,财政收入及负债状况良好,金融运行体系较为稳健,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基本面;四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五是出口产业链比较完整,比较优势明显;六是社会和政治稳定,法制进一步健全,发展环境比较有利。从重庆看,由于重庆深居内陆,经济结构中外向性因素占比不高,受世界经济影响有一个滞后效应,1月~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gdp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7%,经济形势总体较稳定。重庆市委、市政府 见势早、行动快,提前进行了对策性的调控,明确未来3年投资1.5亿元拉动内需,为应对危机、持续释放正向能量提供了强力支撑。从国企看,近5年国资总额从1700亿元增至目前的7200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960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户均资产达220亿元,资产规模为100亿的集团达20户,年销售额100亿元的集团达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总体依然向好,1月~10月实现营业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32.3%,近年的发展积累、特有的运作机制、合理的布局结构等,都为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3
一、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影响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和深入,逐渐形成了国际金融秩序,使全球经济发展处在同一个频率上。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及其严重的影响,其结果会出现工厂倒闭,失业率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全球失业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三点几,上升到百分之五点几。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失业人员在为了寻找工作而奔波。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经济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才能进步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是,一旦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对于社会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一是经济危机造成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稳定,甚至失去经济来源。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造成一部分的企业倒闭。这其中,有一些人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可以弥补由于失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工人会下岗失业,失去经济收入。二是经济危机给社会稳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大量的失业人群为了寻找新的工作而奔波。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其中,一些人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总觉得不如原来的工作称心如意,心里不满意。而一些原来有工作的人群,由于失去工作机会,又一时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心理上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开始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把一些不满发泄出来。同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也是参与岗位竞争的主力,更加给就业形势带来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金融危机给交警工作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后将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交警工作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交警工作展现政府们形象的窗口,也是维护政府形象的一线单位。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将是考验交警部门的应对能力,以及检验交警工作是否真正负的起自身社会职能的一道考题。我们知道,交通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机动车数量和驾驶员队伍也在以相当的速度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道路交通行列里来。机动车参与到道路交通之中来主要是跑运输经商,车越多管理起来越难。这样,就使交警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沉重。驾驶员队伍作为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对交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驾驶员队伍的素质也是影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交通管理工作的稳定与发展的趋向走势。
在这里,我们首先来对驾驶员队伍进行分析。作为驾驶员队伍本身组成复杂,且走东闯西,见识广,思路开阔,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因此,要管理好驾驶员这个群体非常困难。我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村驾驶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当今,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农用车,在做好农耕的同时,也开始驾驶车辆跑运输经商。虽然走上了经商之路,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的与当前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特别是在参与到道路交通行为之中后,无牌无证驾驶、农用车载人、闯信号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在他们眼里经济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可以把交通法律法规置之度外。这也是农用车驾驶员队伍不好管理的重要原因。我曾经在和一些农用车驾驶人进行交谈时,一些人这样说“一年也跑不上几趟城里,还花那些钱干什么,挂牌办证太贵”,真是让人感到十分无奈。这些人涉及人群广,但是,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若强制措施,必然会引发警民矛盾,给当前社会稳定和谐带来影响。二是常年从事运输行业的驾驶员。这类人群山南海北都能到达,接触的人多,各种事情都经历过,管理起来也非常困难。这当中的部分驾驶员对于交通法律法规非常明白,但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却明知故犯,屡屡违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他们有的从事货物运输,有的是从事旅客运输。特别是涉及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使交警部门非常难以管理。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对这些驾驶员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新加入到运输行列里来的驾驶员队伍。这些驾驶员原先在从事其他工作,可能由于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次,对交警工作进行分析。一是服务态度问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个服务加管理的工作。交警服务态度对工作开展影响非常大。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民警服务态度不好,执法中态度冷、横、硬、推,使群众很有意见。二是执法程序不合理。在实际工作中,民警在执法程序上不尽合理,没有真正落实有关规定,授人以柄。三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民警还没有认识到当前金融危机给交警工作带来的影响,仍然停留在过去正常的管理思路之中。如果这种思路不调整,工作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四是大局观念不高。有的民警大局观念不强,眼光只停留在自己工作的环境内,没有将本职工作与社会大环境相结合,影响到交警工作在社会大形势下的形象。五是工作不到位。交警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大群众对交警工作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一些工作不能达到群众的意愿。比如事故责任认定的公平公正和肇事追逃工作的时间性,因此,群众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这样对交警工作非常不利。
三、应该采取的措施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交警工作作为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力的部门应该紧跟形势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局出发,着眼社会发展稳定大形势,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和社会职能,应对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积极加深认识,提高全局观念。作为交警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从社会稳定发展这个大局来认识交警工作应该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做好民警的政治思想工作,结合孟建柱部长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讲话精神,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执法
教育培训活动中提到的学书记以及同志和孟建柱部长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在这当中,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把握工作重点,积极把广大民警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转变工作思路,维护社会稳定。执法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一项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和发展。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作为交警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在路面执勤中,把严管重罚改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对于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做到不扣不罚。对于一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最大限度的进行教育,在处罚的同时,要耐心讲明白严重违法的危害,使被管理者做到心服口服。
(三)查找自身问题,积极提高队伍素质。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教育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的时候,对交警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培训的要求,各单位要针对培训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查找开展自查和互查活动。根据查摆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队伍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抓好源头管理,做好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交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特别是对于做好工作要求更高。对于能够产生工作的问题,交警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和预防。对于能够带来工作的源头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加强事故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一是做好事故责任认定,做到快捷、公平、公正、合理,尽量让群众满意。二是积极发挥事故审判合议庭的作用,在做好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尽快将案件移交到事故合议审判庭,将矛盾化解,三是做好追逃工作。交通肇事逃逸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问题,也是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要积极发挥科技强警和民警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做好事故追逃工作,争取做到命案必破,让广大群众满意。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地税部门;税收改革;措施
引言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金融危机使得地税部门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带来了新的改变,使其对税收政策和税收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新的财政税收政策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此国家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税收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从税务部门的立场来研究如何使企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盈利和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税收政策造成的影响
我国可以说是一个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所以或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突袭。它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内的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会出现压力增加的情况,所经营的产品库存堆积严重,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也日渐紧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这些都是在金融危机的突袭下,我国的经济面临的新的困境。因此,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的损失,要对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管理。这一措施对解决我国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金融危机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国家设立了多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如增加增值税、对进出口税方案进行改革、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助等等。
尽管国家为解决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这些财政和税收政策仍然存在诸多的局限。为了是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下更加平稳地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如财政部、税务部等等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和发展。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行政部门采取改革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是最有成效的,也是最直接的。把税务部门和的财政税收政策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税收政策,国家有关部门都是实行最为严格和规范的管理模式。因为国家税收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当经济发展出现隐形危机或已经面临经济危机时,国家的税收政策就要进行适当地调整,通过税收改革来调控国家的宏观经济,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
二、税务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正确处理财政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财政税收收入都是靠企业经济的发展来获得的,只有企业生产增长了,才能带动财政税收的增长,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企业的销售收入。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进而促进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从而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因此,通过改革财政税收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可以看做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它需要税务部门较多地介入到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中,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从这一立场把税收制度变为一种公共性的投入。地税部门在这方面的公共性投入会带动本地区的多数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在经济发展中,财税部门对资金进行直接揉入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使财政税收的目的发生扭曲,这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对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调机制进行完善
在国家税务系统中,“国税”和“地税”是对称的,是国家分税制下的产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税收承担着多种职能,如组织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以及调节社会分配等等。我国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是来自税收,因此,税务收入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续分设国税和地税这两个征管机构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了。虽然对目前而言,将国税和地税进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相比于国税改革,地税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它的机构整合难度较大。面对经融危机的突袭,国税和地税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工作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各个地区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税务整合工作,利用本地区的信息资源优势处理好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调,同时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税收政策来实现国税和地税的互利互惠,使企业的税收更加合理化。
(三)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税负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同时能够直接有力地体现纳税主体的经济情况。政府的支出和国家的税收收入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不管国家的政策如何,税收总收入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合理的税负结构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的税收制度。首先是要明确合理的税负标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取消一些体制外的收入,提高整体税负水平。其次是要加强对增值税的转型,促进物业税的开征。三是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改革,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对资源、环境等一些税收体系进行改革。四是要在建设创新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税收优惠制度建设。总之,税负结构改革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优秀经验。对于国家财政税收来说,所得税和增值税使其主体税种,而对于省级税收来说,营业税是其主体税种。而对于市级和县级的税务部门来说,物业税是其主体税种。这种税收制度的税负水平是合理适中的,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应对经济危机。
(四)保证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建立科学支付体系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对一般性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提高一般性支付的比重。其次是对税收返还制度和增值税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支付资金来源的稳定。再者是对支付转移的方法进行改革,对资金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此外要税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人口情况、人均收入情况以及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最后是要对监督支付的运行体系进行完善,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在政策方面,还要对我国现行的支付体系的总体结构进行优化。
(五)调整经济结构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机构的有花花说呢估计必须要做到一是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加大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使企业加快改造技术的步伐。二是对现有的资源税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三是要重视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资源和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现存的生态环境机制。
结束语
总之,国家在进行税收制度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现代管理的额理念,对不合理的税收制度进行优化,对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调机制进行完善,保证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建立科学支付体系。只有这样,地方税务部门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突袭。
参考文献
[1]吴章英.金融危机与稽税风暴[j].新财经,2009,(11):30-33.
[2]涂启明.加强金融危机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监管的思考[j].魅力中国,2009,(10):84-85.
[3]王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188-190.
[4]尹淑平.金融危机下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防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54-56.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 应对策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浪潮的席卷下,世界经济恶化,各国为保护国内产业而设置贸易壁垒的倾向越来越引人注目,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纷纷登场。这些保护措施虽然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产业,但是破坏了公正、自由的市场秩序,使国际贸易走向萎缩。而伴随金融危机而爆发的贸易战不同于以往的贸易战,以往的贸易战不否定自由贸易,虽然各国之间有贸易纠纷,但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国际机构和组织得以解决,但是,此次贸易战中,很多国家公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并在爱国主义的掩护下使其合法化,这势必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下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尽管2008年11月召开的20国峰会做出不再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的承诺,但是其后的贸易保护措施仍层出不穷。例如:印度在2008年11月对进口钢材加收5%关税,以限制中国廉价钢材进口,2009年年初又采取了废除关税减免的措施;俄罗斯2008年12月将汽车进口关税由25%提高到30%;越南也将整车关税提高;而美国对国内汽车厂商的救济也被认为变相补贴,违反贸易自由公平原则;英国、法国、瑞典等也正在研究对本国汽车企业的补贴或救济措施;德国和中国台湾也在对半导体产业进行资金扶持。2009年1月23日印度政府宣布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同年1月31日,欧盟对我国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此类的贸易保护措施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wto调查,2008年上半年,各国反倾销调查的立案数增加了39%,特别是对中国产品的调查占很大比重。另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减少2.1%,为27年来首次预测负增长。在投资消费不断下滑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加强国际合作
正如英国首相布朗所表示的,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同样认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在尽力履行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社会责任。我国商务部出台的2009年“1号文件”,放宽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批权,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发放进口许可证。此举将加快地方企业进口国外技术,由于程序简化及效率提高,将会更快形成进口贸易额。同时,2009年年初,中国还组织采购团赴欧洲采购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二)熟练运用wto规则
金融危机下,中国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增长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非贸易壁垒,中国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把进出口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能否得到应得的公正待遇,还要靠熟悉和巧妙地运用wto规则。如果不熟悉规则,一方面不懂得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触犯规则,那首先得到的也许不是实惠,而是被诉讼、被处罚。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特别是有涉外业务的贸易部门与法律部门,都应该熟知wto规则,捍卫自己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在开放经济中应当将行业协会信息协调优势同政府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国家优势相结合,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2009年年初,由中国向欧盟发起的反倾销保卫紧固件产业就是首次利用wto规则对国外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反制裁的一个案件。
(三)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
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在第104届广交会上,很多参展商深切感受到大宗外销订单比往届大幅减少。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而企业能否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由出口转向内销将是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重要出路。
由于消费层次和习惯有别,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长期以来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能力的增强,这些差异正在逐渐抹平。拥有绝对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的出口型企业转战内需并不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出口企业的转型都如此顺畅。一方面外销产品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转型,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某些行业的不规范和竞争的惨烈,也使他们顾虑重重。从前100%的外销企业,从事内销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同时对国内市场的运营模式很不熟悉,收账款是很大的问题。“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还需多方政策和措施配合。
针对市场的变化,中国出口大省广东已经采取行动。2008年6月,广东省质量技监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对出口转内销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对企业从标准、计量、质量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帮扶,为外向型企业转向内源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进入2009年,为响应目前“出口转内销”的外贸应对战略,海关总署或将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工贸易企业在出口产品转为内销时,可以实行“先内销后集中补税”的新政。这将大大降低国内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先补税后销售”带来的资金压力。
(四)抓住机遇实施海外并购
200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当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3.6%。有关人士预计未来两年还将增长。因此,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海外逆市并购。
金融危机对海外投资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股票、资产严重缩水。不过也应该看到国外企业股票、房地产贬值,人民币升值都有利于海外投资,这是逆市并购的大好机会。日本企业已经开始行动,2008年9月份三菱斥资90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股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83%,海外总资产已达2万亿美元。沿海地区投资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这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建议相关部门放松管理,协助行业收集信息,出台相关政策让民营、私营企业走出去,跨越贸易壁垒。
(五)利用税收手段引导产业升级
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屡次提高不同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包括2008年8月1日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把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11月1日提高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塑料制品和家具的出口退税率;12月1日取消冷热轧板材、玉米、杂粮等102项产品的出口关税或特别出口关税。此外,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2月1日起,又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15%。至2009年2月,这已是我国2008年以来就出口退税率进行的第五次调整,其中有关纺织和服装的出口退税就调整了三次。
虽然有学者对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应对政策提出质疑,认为这对外贸产业不会产生太大的拉动力,但是,本文认为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贸易政策调整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之举,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而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外贸产业升级转型是解决外贸企业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2009年相关的贸易政策仍应继续,尽管短期内效果不甚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对于我国外贸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德恩.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7(3)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6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通货膨胀定义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每个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就要减少,即纸币贬值。由于每个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购买同样的商品就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纸币,表现为物价卜涨,而且不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种经济现象称为通货膨胀。
随着结算制度的改进,货币的范围已从纸币扩大到银行存款,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也应从纸币改成市场货币供应量,而不仅仅是纸币发行量。这样通货膨胀可以概括为: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大,超过了商品流通的实际必需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三个方面:
(1)从货币流通量上看,与其必要量相比显得过多。
(2)从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不断减少。
(3)从商品价格上看,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不是季节性、然性的价格上涨。暂时性、偶然性的价格上涨。
以上为一个问题的三个侧面,彼此密切联系,同时出现。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不平衡:一是货币的发行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不平衡;二是物价总水平上涨过程中,不同商品其价格上涨的时间、速度不平衡。这两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在通货膨胀的初期,物价上涨的速度慢于货币发行的速度;在通货膨胀后期,物价上涨的速度要超过货币发行速度。
(二)通货膨胀成因
1.内因:我国发展
一般而言,超过3%则视为通货膨胀,而超过5%则视为恶性通货膨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985-1989期间,1989年通胀率高达18%;第二次严重通货膨胀发生在1993-1995年,连续三年通胀率都是两位数,并在1994年创下最高为24.1%的记录。
2007年7月我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6%,自此拉响了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警钟。10月物价指数继续攀升,同比上涨6.5%。这使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明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央行面对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迫于汇率升值压力的无奈之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价上涨。货币持续发行,超过了经济需要,使得货币供给和产品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所以引起最终品价格上涨。
货币超发而导致的“流动性持续过剩”是对当前通货膨胀的较好解释,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信贷快速增长。
2.外因:全球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
在国际大环境中,美国的次贷危机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导火线。由于美国和英国房地产多年的持续上涨,导致高处不胜寒,开始下滑,从而引发了过度向房地产领域投放以次级按揭为代表贷款的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特别是那些以“金融创新”为名将次级贷款证券化的西方大型金融机构,相继暴露在风险面前。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单边上扬为全球通货膨胀爆发打开了薄弱的突破口,2007年,原油价格在高位上继续攀升,年末纽约报收96.98美元一桶,全年上涨幅度达到57%,2008年上半年最高达147.27美元。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铁矿石、铝土等原材料价格的同步上扬。为替代高价原油,美国进行玉米代替燃料计划,玉米被大量炼制成乙醇,推高全球玉米价格,导致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造成小麦、大米、大豆等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
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价格的传导不断推动着各种成本的上扬。能源和粮食属于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不断高起的油价迫使全世界加快发展替代能源,进一步增加了对玉米加工为燃料乙醇的使用,推动了全世界玉米价格的上涨;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导致的产粮成本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以及饲料的价格上涨,直接表现为猪肉价格首当其冲地上涨。当前,食品上涨是一种全球现象,受全球粮价影响,个别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经带动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同时涨价。
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我国对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会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以美元结算的国家。人民币大幅升值使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巨大挑战,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流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冲击。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至少在客观上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了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影响我国经济的哪些方面
(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
消费者一次性货币收入的增加,其未必将增加的货币收入等比例地用于现有的消费品中,究竟消费者如何分配新增货币收入可能会因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次性货币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实业投资、增加商品供给而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也可能因为虚拟经济部门更高的收益率而增加对虚拟资产的投资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供给不足从而提高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虚拟经济通过影响通胀水平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作用于通胀水平。
(二)对财产分配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三)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通货膨胀的发生即意味着货币的贬值,当居民的名义收入不变或其涨幅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时,其实际收入将会减少。虽然2007年cpi为4.8%,但食品价格上涨了12.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涨26.7%,鲜蛋价格上涨22.9%,涨幅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加,考虑到居民膳食结构升级的影响,本轮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更大。
美国消费下滑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和外贸顺差,并且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中国的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直接降低中国出口的增速。对美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7.2%,对美顺差占总顺差的62%。出口下降首先直接导致国民收入下降,继而降低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出口行业的投资),对国民收入又有间接影响。美国经济下滑还会影响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和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继而影响这些国家从中国的进口。我们将以上直接和间接因素均考虑在内估算美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带来我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当年的出口影响较大,而对投资的影响则在次年更为明显。也就是说,我国投资增速尽管今年因某些一次性因素将保持较快,但明年将大幅下降。
(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们的消费以物质消费品为主,物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人们会将货币收入大多用于追逐物质消费品,主流经济学的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成立,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潜在的生产供给能力已经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动及时提供物质消费品,这将导致人们消费内容的转变,从以物质消费品为主转向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并重,物质消费品不再是人们关注和追逐的目标。而潜在物质消费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和部分未计入gdp的精神消费品构成了虚拟经济膨胀的基础。大量资金由于逐利进入虚拟经济部门。这样,货币供给的增加由于并不一定形成对物质消费品的新增需求,可能会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因而未必会使实体经济部门价格水平上升。即便货币供给增加的同时实体经济部门价格水平上升未必是由于需求的变动所致,可能是由于过多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部门生产供给不足引起的,因而必须深入分析虚拟经济变动对实体经济价格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对储蓄者不利,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还会引致失业甚至导致经济崩溃
(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初和美国的利率差,大量的国际游资和热钱通过各种手段悄悄的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流动性的大大过剩,其次的原因就是本币不可以自由兑换,让大量的国际游资和热钱只可以进入,出去就很困难,从而也是造成流动性大大过剩的原因。
三、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第一,减少财政赤字;第二,适度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国家发行规模;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一些可能会引发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或者过热的因素,要进行严格控制。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使信贷规模保持合理稳定的增长。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弹性。
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中国政府要么继续严格加强资本管制,阻止热钱涌入;要么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标准,如规定工资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保持一致。对于每个部门,由于劳动生产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差距引起的成本变动,允许其通过价格浮动来消除。第二工资-价格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说服工作,使企业和工会自愿执行政府公布的“工资-价格指导线”。第三工资-物价管理,即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冻结。第四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物价增长。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针对2007年以来我国以食品类为代表的价格长时间的过快上涨,始终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来抓。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把抑制当前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过快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以及物价部门、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价格手段和措施,强化价格宏观调控监管,控制总需求的过度扩张,保持总供需的基本平衡,确保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现在也有学者对这种价格管制的政策提出了质疑:易宪容先生就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形成对企业及个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让企业、个人能够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调节其行为。如果市场价格被管制,那么企业与个人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价格政策是否能行之有效,我们得通过市场的实际检验才能证明。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如果市场中出现垄断,物价易于人为控制,则发生通货膨胀的概率较高。通过加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可以消除人为控制物价的隐患。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市场、产权市场、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要防范和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垄断和哄抬物价行为。当前,尤其是要注重发展期货市场,获取参与资源的定价权。
中国是石油、铜等原材料的重要购买国,但参与交易规则制定的权利非常有限,应逐步推出各种原材料的期货产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系统,应增强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真实度,防止虚假信息,误导民众。
四、结语
目前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走向还没有定论。但随着通货膨胀这一目标在我国经济体中地位的提升,控制通货膨胀无疑成为新货币政策的关键目标。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7
论文摘要:当前,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虚拟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日渐严重,许多企业大遭其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限、资本积累少、技术力量薄弱,应对危机的能力相对欠缺,因此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绝对是应对危机的良策之一。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机遇与困难,并就中小企业如何运用信息化策略应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探讨。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t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数的99%,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7%,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8.7%,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金融危机的凶猛席卷下,它们迎来了近几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1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10分之1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15%;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被解雇员工超过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l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出企业信心的下降,2008年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分别比二季度和2007年同期回落11.0和19.2点。据统计,在2008年第三季度,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3.3、117.5和112.0,比第二季度回落16.6点、7.8点和6.0点。
2金融危机中倒下的中小企业的特点
2.1没有核心技术,缺乏竞争优势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高,产品技术含量低,代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润率和资产评估价值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低下。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锐减,便面临生死考验。
2.2没有专有营销渠道。资金流转不畅中小企业大多与产业链关系紧密,产品较单一,销售覆盖面窄。在金融危机中,产业链发生较大波动,造成企业库存积压,资金回笼缓慢,濒临困境在所难免。
2.3信息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大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甚至空白阶段,成本控制、市场预警、网络营销、生产自动化、人员结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3.1概念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
3.2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同首次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ceca罔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数据),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人能力,其中有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只有24.5%的企业具有会计电算化应用,8.9%的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9.9%的企业具有进销存管理系统应用,6.0%的企业具有供应链管理应用,5.6%的企业具有渠道管理/分销管理应用,86.2%的企业没有erp,已经应用erp的企业不足5%,只有9%if~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在业务应用方面,我国与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3.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过去20余年,台湾地区制造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其中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信息化来规范整个制造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产品品质及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是个良好的借鉴,中小企业最好的出路是“原地来改良”,早日利用信息化策略,以实现产业升级。多部委决策都把发展中小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尤其看好两大_二角地区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地区发达的信息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已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信息经济正当时。首先,全球金融海啸为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国信息经济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其次,政府为促进内需保增长,投入的大量资金为企业的信息化创造了机会;第三,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运营商的作用也凸显出来,企业降本、产业升级压力的加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综合信息服务的需求。
4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4.1人才
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很难留住it业的高级人才。而对于素质一般的it人员来说,信息化带来的严格管理制度会让他们无所适从。中小企业亟需建立一支具备运删现代信息技术本领与能力的骨干队伍。
4.2管理思想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往往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变化。一个企业最初强调的是资金管理、销售与市场,接下来是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进入平稳阶段开始关注客户份额或者客户满意度。而这一系列管理思想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诸如财务与业务系统、erp系统、成本或者项目管理系统、crm系统等等系统的部署,因此,一个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变化就是信息化的指挥棒。中小企业的经营往往在成长初期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越来越不适应。管理思想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3标准化建设
进入到工业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后,更多的标准化要求让粗放惯了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现场、看板、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的管理,相对应的信息系统或者技术也就成为强有力的辅助手段,自动化生产线监控、制造执行、服务水平监控等系统或者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的艰难转变。
5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对金融危机
5.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模式
5.1.1市场型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来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5.1.2效率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5.1_3服务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服务信息并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建立了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5.1.4关系型模式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中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之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以此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5.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措施
5.2.1引入财务软件
财务软件在我国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它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5.2.2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中小企业必须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和供应链各级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积压,以实现企业供应链的规范、优化、透明管理。通过渠道管理优化,可以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销售渠道,增强终端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2.3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crm的核心是客户的资源价值管理,通过对用户信息资源的整合来达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快速周到的优质服务;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更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指导,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5.2.4引人企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
mrp11即交易自动生成方式,入账、过账均由计算机完成,保证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进行。信息流内涵的表现是物流及资金流的状态体现,对企业起着驱动和控制作用。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使资源达到合理化配置,提高利用率达、降低损耗率,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5.2.5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rp
系统是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化的主要表现,资金流是传统性的经济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和定(上接第43页)仅b类项次不合格数大于2hm,属较严重不合格。注:每台样机每个检验项目为一个项次。
②产品标识判定。当所检两台样机所有b类标识检验项目中有不多于2个项次不合格,判定产品标识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产品标识检验不合格。当产品存在2个以上b类项次不合格时,属于严重不合格。其中标牌内容、其他标识这两项检验项目,仅作为检查项目,不划分重要程度,不参与产品质量判定。
③产品检验结果综合判定。经检验,所检两台样机的实物质量判定和标识判定项全部合格时,综合判定检验结果合格;反之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当产品存在4个及以上a类项次不合格,或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定子绕组击穿或电机烧毁,属于严重不合格;当产品存在4个以下a类项次不合格或仅b类项次不合格数大于2个时,属于较严重不合格。
④产品检验结果综合判定异议处理复检。对判定不型。引入erp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还可在各类型企业中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会不断加剧和复杂化。
5.2.6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oa)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8
2、平稳就业。普通老百姓多数是企业员工,即便心高气傲,也不要轻易跳槽,而且要尽一切能力努力工作,保住目前手上的饭碗,让老板觉得你是他企业里的核心人员,是可以依靠的员工。若有更好的就业条件,也需要谨慎,结合自身实力,各方面考虑周全。
3、节约开支。在经济危机期间,更应注重开源节流,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开支外,其它方面尽量节省,减少出游次数,避免没必要的娱乐花费,将空闲的时间放在看书学习上。有车族尽量少开车,尽量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者适当步行,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4、身体健康。多参加体育活动,既让长期处于紧张工作中身心得到放松,也让自己身体更健康,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9
论文摘要: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其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日渐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加强,形成了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以及隐性绿色壁垒等本质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本文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企业应时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强大拉力,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各国为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全面。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细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两种新形式:
(一)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
实践中,随着出口国为了销售多余产品、扩大出口或争夺国外市场,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将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就会招致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惩罚。有鉴于此,为了限制倾销而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程度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就会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正常国际贸易形成阻碍。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卖体经济的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反倾销手段,使得反倾销反补贴手段正逐步由传统单一、被动的对倾销造成损失所采取的弥补性贸易措施,向主动保护本国脆弱产业不受侵害的保护性贸易措施发展。www.133229.com
(二)隐性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工业的经济利益,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通过刻意提高贸易关税,如“碳关税”和非关税如环境标准、环境技术等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人本国市场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表示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可以看出,以“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1.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防止恶性竟争
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专业外贸公司和自营进出口企业各自为战,为了争夺出口市场竞相削价,造成出口价格一降再降。再加上产品知名度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必然偏低,从而为别国实施贸易救济提供了借口。因此,出口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混乱无序的价格战,只会消耗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竞争力,削弱行业整体的保护力度。为防止恶性竞争,引导外贸企业有序进人国际市场,关键在于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三元化的反倾销机制。中国企业应通过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改善企业低价竞销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合理调控,规范出口经营秩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指控的机率。
2.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
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自集中度的上升说明了中国大部分贸易企业还不适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需要。为此,贸易企业应制订制度,培养人才,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因地制宜的制订市场开发战略和实施计划,开发美、日、欧以外的市场,提高中国在这些市场的占有率。首先要大力开发有潜力的市场,尤其是东欧市场和拉美市场。开拓这些市场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要讲究方法,要将出口、进口、援外、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交往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开发。其次要深度开发传统市场,要从进出口贸易渠道进人这些市场的深层次营销网络,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品种,使出口适销对路,及时跟上这些市场的需求变化。
3.提高产品技术标准,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从2008年i月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生产的儿童太阳镜发出消费者警告事件,说明了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技术水平,规范市场运作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根本之策。.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像欧盟、美国等一直孜孜不倦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作为消除产品之间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方法之一。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篇10
金融教育在各国都极受重视,但金融教育结构是否完整,不同的金融教育所传递的信息是否全面和恰当却常被忽视。中国对金融教育的发展和研究与金融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表现出了明显的时序性和“专业机构导向”。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以前是建立专才金融教育体系阶段,研究重点是能否建立起相应的专才金融教育体系,满足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中金融机构的高层次金融人才需要;[1]1999年以后是宽厚基础的专业教育阶段,随着金融教育改革要面向21世纪适应金融经济发展目标的提出,金融教育从目标到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相关研究集中在如何建设具有宽厚基础的专业教育上,目标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培养具有较强金融实际工作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2]2007年开始是关注普及型的公众金融教育阶段,金融危机把衍生金融产品扩大和迅速传播风险的特性清晰呈现出来,[3]金融管理部门也由此意识到普及金融教育,提高国民金融素质实际上是金融稳定最坚实的基础。因此,金融管理部门包括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主着手构筑面向社会公众的普及型金融教育,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公众认识金融,了解金融。[4]纵观金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以培养金融机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金融教育,并初步发展了促进公众学习金融知识的普及型金融教育。上述金融教育体系存在重要的结构性缺失:金融专业技术不断向高端发展而公众基础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投资理财功能被广泛宣传而风险控制和规避功能总是轻轻带过。这种结构性缺失在经济繁荣期可能不明显,金融危机则显露并放大了结构性缺失的弊端。从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有两个问题一直被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追问,一是“金融危机把我们的钱卷到哪里去了?”二是“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结束?”。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知道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那么金融危机如何才能结束便是一道有解的题了。有疑问的人是普遍的,对于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普遍不了解实际上还是反映了我们金融教育的某些结构性缺失。
二、金融危机由信用缺失肇始,由信心丧失放大
2007年危机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在经济增长繁荣的时期过度高估自己管理风险的能力,大量放贷给其实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人,然后把贷款打包以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为信用基础发行证券,这部分证券又会和金融机构的其他资产组合在一起作为再一次发行证券的信用担保……如表1,截止2007年10月,美国的居民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消费信贷以及公司债务的发放总额是123700亿美元,而在次级和中间级居民房屋抵押贷款基础上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担保债务凭证,优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及高等级公司债务、高收益公司债务、担保贷款凭证达到108400亿美元。[5]整个金融界就像建了一座金字塔,只不过这座金字塔居然是倒置的,一旦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作为塔底的次级抵押贷款将无力偿还,整个金字塔的倒塌就成为必然了。这场由于次级贷款和次级债引发的危机,起初被称为次贷危机,因而认为起于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危机其影响可能也仅止于对相关次级证券的影响。初期危机属于信用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违约。
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受累于市场信心的丧失。次级债危机发生在美国却撼动了全球金融稳定的根基。市场参与者信心丧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明白危机为何会发生,更不清楚情况还会坏到什么程度?在2007年10月的时候,我们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金融资产损失的估计主要是次级贷款和中间级别贷款,以及基于这二者的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到2008年4月则不仅各种资产支持证券被估计有7200亿美元的损失,包括优质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公司贷款在内的所有贷款都受到了影响,估计会有1.8%即2250亿美元的损失了。短短6个月之后,贷款的损失翻了一番达到4250亿美元,而资产支持证券的损失已经达到证券总额的9%了。[5]美国某些地区及各国政府纷纷推出计划动用大量资金救市,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却采取相反的行动———把资本抽出持有大量现金不敢投资。由此表明,如果能迅速重建市场信心,那么政府只要提供足够的信用保证,可能就不需要动用到计划额度的所有资金即能遏制危机的发展;如果市场信心迟迟不能重建,则市场就会像无底黑洞,源源吸去全部救市资金,看不见尽头,因为看起来巨额的救市资金和已经衍生成天量的金融市场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政府推出庞大救市计划是一个姿态,更重要的是重建市场信心,主要是通过规则的完善、体系的修补尽快让市场恢复信心。[6]信心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坏账逐步清理出来,拿出修补的方案,市场信心恢复了,危机就结束有期了。要问危机什么时候结束,先要明白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可以说,什么时候导致危机的原因消除了,危机的结束就是可预期的。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尚如此,如果发生在国内,其境况就更不可想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大量基础金融知识薄弱的投资者存在股市中,缺乏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判断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出,金融行为缺乏规律性。就很容易道听途说,盲目轻信,跟风行动,过度反应,放大“羊群效应”,这样的金融市场更容易动荡。
金融危机如何应对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研究重点是能否建立起相应的专才金融教育体系、金融危机如何应对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