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5 17:35:39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梳理!高分?拿来吧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果断收藏!

2、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一)

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梳理!高分?拿来吧你!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

  (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存在形式:离子)

  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 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fe2 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 念

  种 类

  分 布

  主要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

  能源物质

  二糖

  单糖×2

  蔗糖

  植物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单糖×n

  淀粉

  植物

  储能

  纤维素

  细胞壁成分

  糖原

  动物

  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 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naoh cuso4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脱水缩合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肽链条数。

  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naoh、cuso4溶液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再加cuso4。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

  种类

  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荷兰 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英国-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

  ▼

  标本移至中央

  ▼

  高倍镜

  ▼

  调大光圈

  ▼

  凹面镜

  ▼

  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四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②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①蛋白质,另有③糖蛋白(外侧)。

  (2)特点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单层膜——

  内质网:合成、加工蛋白质;合成脂质。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无膜——

  中心体: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小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花瓣、西瓜瓤)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rna从核孔出核)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五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顺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协助扩散

  顺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逆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需要高尔基体、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外界溶液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外界溶液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六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简式:a-p~p~p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向右:表示atp水解,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能量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第七节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色素受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② 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第八节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细胞质基质

  c6h12o6---酶--->2丙酮酸 4[h] 能量(少)

  ②线粒体

  2丙酮酸 6h2o---酶--->6co2 20[h] 能量(少)

  ③线粒体

  24[h] o2 ---酶--->12 h2o 能量(大量)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6h2o 6o2—酶—>6co2 12h2o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细胞质基质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

  丙酮酸--酶-->c3h6o3(乳酸)(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 2co2 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 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九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主要)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保证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十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节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外因: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病毒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更多推荐

  高 中 生 后 悔 清 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十大总结!

  最适合读大学的城市top8, 你想去哪个?

  国内好惨的5所211大学,刚过一本线就能上,还是没人报!

  ▐ 来源:本文综合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高考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 重要知识点▐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高考生物id:gksw100点击“阅读原文”,做学霸!  作者高中学生一枚,作此文来梳理所学过的高中必修一的生物知识,可能会有一定的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下面是总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共6个单元,主要从细胞层次解释一些生物学问题。重难点在第五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和第六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最重要的知识点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运用,有丝分裂(一般与后面减数分裂一起考)。

  一.走进细胞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2.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3. 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从小到大)

  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观察细胞(实验后面单独说)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典型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其实主要记原核)

  真核:动物,植物,真菌

  原核:细菌,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3)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见后面更新的科学家及贡献名录)

  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内容: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且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1.1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

  按照质量干重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为:c o n h,鲜重为:o c h n

  1.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无机物:水(85%~90%) 无机盐(1~1.5%)

  有机物:蛋白质(7%~10%) 脂质(1%~2%) 糖类 核酸(1%~1.5%)

  2.蛋白质

  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

  2.1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约20种)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考大题的几率还挺大的)

  必需氨基酸:有8种(婴儿9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苯丙氨酸)

  非必须氨基酸:剩下12种人体可以合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2.2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结构下面有图)

  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成链状结构的多肽称为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多条肽链,通过一定化学键结合。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及其多样(这句话很容易考)

  食用盐可以使蛋白质析出(白色絮状物)

  高温可使蛋白质结构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肽键的结构式

  2.3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种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构成细胞和生物结构的重要物质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免疫功能(抗体是蛋白质)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手误,还没写多少就发了,现在是后续内容。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3.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

  3.2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组成

  每个核苷酸分子由几十到上亿个核苷酸分子连成的长链

  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dna和rna各含有四种碱基,组成两种核苷酸的碱基种类有所不同

  dna与rna的异同比较

  共有:磷酸,鸟嘌呤(g),腺嘌呤(a),胞嘧啶(c)

  dna特有:胸腺嘧啶(t),脱氧核糖

  rna特有:尿嘧啶(u),核糖dna和rna与含氮碱基的结构

  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储存在dna中,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储存在rna中(如sars,hiv)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4.1细胞中的糖类

  糖类分子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大部分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

  1.单糖(c6h1206 //迫于无奈,没法打下标)

  不能被水解的糖类是单糖,在高中主要学习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还有脱氧核糖和核糖。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2.二糖(c12h22o11 //理由同上)

  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形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高中主要学习蔗糖(果糖 葡萄糖),乳糖(半乳糖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2)

  3.多糖((c6h10o5)n //同上)

  主要学习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存在于粮食作物的种子,植物变态的根,茎,植物果实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2细胞中的脂质

  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 h o n p,高中主要学习脂肪,磷脂和固醇

  4.2.1脂肪(c h o)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良好的绝热体(皮下脂肪层有保温作用),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

  摄入脂肪过多切缺少运动时可能导致肥胖,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

  4.2.2磷脂(c h o n p)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和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4.2.3固醇(c h o n p)

  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形成

  在饮食中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4.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生物大分子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5.细胞中的无机物

  5.1细胞中的水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占比4.5%

  自由水是细胞的良好溶剂,能参与细胞内许多的生物化学反应,为绝大多数细胞提供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并且在生物体内流动,能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5.2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绝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阳离子:钾,钠,钙,镁,亚铁,三价铁离子

  阴离子:氯,硫酸根,磷酸根,碳酸氢根离子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细胞和生命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具体见必修3)

  小结

  细胞内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1.1细胞膜的成分

  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实验)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脂质占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细胞膜的功能

  1.2.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1.2.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是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合成的物质或代谢废物能排出细胞外,细胞内核酸等重要物质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细菌,病毒能侵入细胞。

  1.2.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有以下几种方式

  1.2.3.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1.2.3.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细胞传递给细胞

  1.2.3.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补充: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果胶和纤维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不是细胞的边界

  2.细胞器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叫做差速离心法

  即将细胞破坏后,形成由细胞器和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分离细胞器

  2.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有个实验,其实主要是介绍细胞器

  2.1.1线粒体

  线路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通过折叠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2.1.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能为植物制造有机物,将其他能量转换为化学能

  叶绿体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叶绿体内具有由类囊体形成的基粒,上附有色素和相关的酶

  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2.1.3内质网

  内质网进行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和脂质合成

  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

  2.1.4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在植物细胞合成细胞壁起作用

  单层膜结构

  2.1.5核糖体

  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附着在内质网膜上或游离,无膜结构

  2.1.6溶酶体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被溶酶体分解的物质,有用的物质会在细胞内被再利用,废物被排出细胞外

  2.1.7液泡

  液泡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

  2.1.8中心体

  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1.9细胞质基质(其实不算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2.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运输为例)

  分泌蛋白最初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

  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内质网出芽(鼓出囊泡)包裹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形成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蛋白质

  该过程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线粒体

  2.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2.3.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

  2.3.2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2.3.3生物膜把各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

  3.细胞核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3.1细胞核的功能(实验)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2细胞核的结构

  3.2.1核膜

  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2.2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2.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2.4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的相关知识

  dna与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丝,因为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得名,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四.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1.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当外界溶液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动态平衡

  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会扩张/收缩,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1.2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或输出具有选择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1对生物膜的探究历程(见科学家的文章)

  2.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2.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2.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2.3细胞膜表面有蛋白质与糖类形成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和识别作用

  2.2.4除了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脂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主动运输

  3.1被动运输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3.2主动运输

  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3胞吞/胞吐

  细胞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大分子,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内,这一过程叫做胞吞

  细胞需要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这一过程叫做胞吐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1.1酶在细胞代谢的作用(实验)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1.2酶的本质探索(科学家)

  1.3酶的特性(实验)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

  2.atp

  atp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1 atp具有高能磷酸键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结构简式写为a-p~p~p

  其中a表示腺苷,~表示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时释放大量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2 atp与adp能相互转化

  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远离a的p脱离形成pi,释放大量能量,atp转化为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和pi能从新结合形成atp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其转化条件与环境都有所不同

  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adp转化为adp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3 atp的利用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中流通

  3.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其它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1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2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使指细胞在氧气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并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必须有氧参与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有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表面积大大增加,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上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阶段,每阶段有相应的酶催化

  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为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还原性氢和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方程式略,主要是没法打下标)

  此处的还原性氢指还原性辅酶i,即nadh

  3.3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以葡萄糖为原料,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大部分能量保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4.光合作用

  将光能转化为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是光合作用

  4.1捕获光能的色素(实验)

  叶绿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4种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体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反射出,使叶片呈绿色

  4.2叶绿素的结构

  叶绿体一般呈椭球形或球形,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有两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间有基质,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修的酶

  4.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科学家)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4.4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概况为两个阶段

  4.4.1光反应阶段

  需要光能,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会光解为氧气和还原性氢,并释放能量

  此阶段会合成atp,但只能在暗反应利用

  4.4.2暗反应阶段

  不需要光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先是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然后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性氢还原,生成糖类和五碳化合物

  此处的还原性氢为还原性辅酶ii(nadph)

  光反应和暗反应既有区别有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4.5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4.6化能合成作用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来制造有机物,该作用称为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

  备注

  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点不多,主要考的是应用,如果有时间,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六.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增殖

  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1.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实验)

  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1.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分裂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1.3有丝分裂(实验)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3.1分裂间期

  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前,为分裂间期

  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

  1.3.2分裂前期

  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称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着丝点相连,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棱形纺锤体形成

  1.3.3分裂中期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1.3.4分裂后期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向细胞两级移动

  1.3.5分裂末期

  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新的核膜,核仁出现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

  动物细胞在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细胞质缢裂形成两部分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将亲代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1.4无丝分裂

  细胞无丝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核向中部凹进,形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2.细胞的分化

  2.1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会一直保持分化后状态,直到死亡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命体单独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2.2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内具有能分裂,分化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干细胞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3.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会随分裂的次数增多而衰老

  3.2细胞衰老的特征

  3.2.1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减慢

  3.2.2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2.3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与传递

  3.2.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3.2.5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3.2.6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衰老原因:有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3.3细胞的凋亡与坏死

  有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其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4.细胞的癌变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形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

  4.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4.1.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4.1.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扁平的梭形变为球形

  4.1.3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数量显著减少,使黏着性降低

  4.2致癌因子

  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主要影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生长和分裂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后记

  时间有限,在加上本人水平有限,如有缺漏或不严密处,欢迎批评指正

  对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可考虑再作一篇文章单独说明

  由于学业原因,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不会有更新

  制造不易,若觉得有帮助,欢迎赞同收藏

  若觉得有不妥之处,欢迎于评论中指出  第一章 走近细胞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注意: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dna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糖类、有机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多肽 多肽链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蛋白质的功能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结构蛋白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激素5. 免疫功能--( 抗体)6.调节功能—部分激素 7.受体---糖蛋白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五、规律方法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 nh2和一个 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分类 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1.构成碱基种类不同 2.构成五炭糖不同 3.存在部位不同。二、核酸的结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化学元素组成:c、h、o、n、p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细胞中的脂质的分类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 性激素维生素d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 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细胞中的无机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四、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2)单层膜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无膜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三、生物膜系统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问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实验?理由是什么?3、欲使细胞破裂,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10、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植物特有的细胞器?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染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3、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4、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5、 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 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 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2)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四、 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渗透相当于溶剂分子的扩散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五、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细胞膜的伸缩性。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1、 底物浓度2、 酶浓度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三、实验1、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 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二、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adp pi 能量 atpatp 酶 adp pi 能量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6o2 6co2 12h2o 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丙酮酸 少量[h] 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6h2o 6co2 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 6o2 12h2o 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6h12o6 2c2h5oh 2co2 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产生乳酸:c6h12o6 2乳酸 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 (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二、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2) 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3)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4) 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三、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总反应式:co2 h2o (ch2o) o2其中,(ch2o)表示糖类。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类囊体薄膜上反应式:水的光解:h2o o2 2[h]atp形成:adp pi 光能 atp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co2的固定:co2 c5 →2c3c3的还原:2c3 [h] atp (ch2o) c5 adp pi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一、 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② 细胞的核质比二、 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不同点: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 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 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末期细胞质的分裂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四、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五、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一、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过程:受精卵 增殖为多细胞 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 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二、细胞全能性:(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 细胞的衰老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3)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4)衰老的细胞内 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衰老的原因:(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二、细胞的凋亡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第4节 细胞的癌变1. 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 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 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 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3. 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4. 细胞癌变的原因:(1)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2)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梳理!高分?拿来吧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梳理!高分?拿来吧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梳理!高分?拿来吧你!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会议纪实